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

存貨周轉天數

19 October 2009


Provided by: 信報 (繁體)

記得8月份曾經答應過讀者Kung寫一篇有關存貨的文章,但因這一陣子真的忙得要命,經常在內地兜「白鴿轉」,先由西南飛到東北,再由東北飛到上海,有時還要抽空參加公司的「相親」會。無辦法,睇相佬一早話我「辛苦命,坐唔定」。幸好今天總算有機會排除萬難,履行承諾。

首先同大家玩一個「有關計算存貨周轉天數」的無獎問答遊戲:

問題一:有關存貨周轉天數的計算?

我們可藉存貨周轉天數來評估存貨的平均天數及質量,而其計算方法是否如下?(圖一)

圖一:

淨額:即表示在扣除存貨減值後

問題二: 有關存貨周轉天數的解讀?

一般來說,存款周轉天數愈長,即表示存貨滯銷的可能性愈大。相反,存貨周轉天數愈短,即表示公司貨如輪轉,存貨質數佳 (或改善中)。所以,甲上市公司的存貨質數並沒變差,且還在改善中(表一)。

在問完兩個問題之後,請大家記住答案並閱讀下列案例:

1. 塔牌牛奶:

去年毒奶粉事件轟動全球各地,不僅殃及一些牛奶周邊產品銷售不佳,還順便捧紅了一位深奧難懂的化學明星——三聚氰胺。假設塔牌牛奶是一間內地知名的紙包牛奶製造商,去年存貨金額為500萬元(人民幣.下同),銷貨成本為3000萬元,按照一般對存貨周轉率的計算方法(圖一),其(平均)存貨周轉天數約為六十天,即一包塔牌牛奶進倉庫兩個月內應可順利賣出。 但受毒奶粉事件波及,國內人民開始轉飲泵牌健康飲料,使塔牌有為數不少的紙包牛奶仍儲存在三十五號倉庫內,且快將到期。審計師的孩子因改喝美國特級進口牛奶,增加其生活成本而需OT,故對牛奶廠的周年存貨盤點特別仔細,因而發現此滯銷現象,並建議塔牌牛奶計提40%的存貨減值(Impairment),所以期末存貨淨額便由500萬元,減至300萬元。 大家不難想到,那一批遺留在倉庫內的紙包牛奶,不是賣不出去,就是起碼是要超過兩個月甚至四個月才能把它們賣出,相信這亦很合符常理!

那麼,現在計算一下塔牌紙包牛奶的平均周轉天數是多少呢?

嗯!那些「死貨」明明要用長一點時間才能出售(或可能永遠未能出售),何解存貨周轉天數在做減值後將縮短至三十七天 (即縮短了二十三天)? 因為紙包飲品愈快過期,審計師所要求的減值就愈大 (雖然實際減值多少往往是「友好」商議的結果),其分子(即期末存貨)數值就愈來愈少,但因分母(即銷售成本)不會同時被調整,故平均存貨周轉天數會大幅縮短。如果純粹看數字了解上市公司的話 (其實有很多外資銀行也有犯過這個毛病),可能會即時毒發身亡。所以黃玲喜歡把存貨減值加回(即存貨總額),以計算其比較真實的平均存貨周轉率。 不過,還有更蠱惑一招,就是把存貨減值放入銷貨成本中。倘若塔牌牛奶直接把快到期的存貨銷毀,降低實際盤點時的期末存貨,而把這些銷毀的金額由全年的銷貨成本平均吸收,不但不易使「賓架」及投資者懷疑 (因銷貨成本僅由3000萬元,增加至3200萬元,唔多覺),且更可進一步壓低存貨周轉天數至三十四天 (縮短了三天)!

2. 國際銀行的試算表:

某日天清氣爽,有一位分析員正在IFC的辦公室內檢視甲上市公司過去三年的存貨質量,以判斷其未來生產及銷售情況,分析員正小心翼翼地把有關數據輸入銀行的試算表(表二): 分析員看到甲上市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日從九十天,逐步下跌至八十六天(表一),再加上過去兩年都沒有計提存貨減值。甲上市公司管理層亦表示,內地廠房營運良好,生意有時應接不暇,故在報告內給予Strong Buy的評語 (券商報告用語解讀:Strong Buy即Hold)。但在半年後,甲上市公司突然宣布,內地所有的廠房停產,該分析員不明所以…… 哈!這又回到「量」與「質」的問題了,大家可留意到自2008年6月起,甲公司的原材料正在逐步減少,尤以2009年6月最為明顯。相反的,在製品因製成品市場需求欠佳而滯銷,而在生產線上不斷積壓。 但該分析員卻不幸地跌入存貨周轉天數的陷阱,黃玲在這裡所說的是:表面上,甲公司的存貨質量看似良好,但倉庫裡實際情況並不是這麼回事。雖然平均存貨周轉天數(即「量」)穩定地下降,但並不代表公司生產情況良好,因為存貨結構的變化(即「質」)並不一定反映在存貨周轉天數的長短內,如前述的原材料不斷減少,而在製品及製成品不斷上升,則明顯地揭示了甲公司可能在未來停產或生產放緩的可能性。 如果要了解公司的生產情況或工廠管理,最好還是「白鴿轉」一趟做實地視察(Site Visit),要不就起碼留意原材料,在製品及存貨三者在過去兩年的關係,再附以其他資料(如行業分析)去作判斷,單純以存貨周轉日去判斷,很容易畀數字呃呢! 作者為專業會計師,曾任歐美大型投行,現職上市公司,並經常於專業團體講授課程。 training.matrix@yahoo.com.hk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