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

爆煲啟示:單看負債不足夠

重點


  盈利好≠無破產風險 公司破產未必因為盈利不夠好,而往往是因為手上資金不足以支付負債。

  爆煲先兆 淨負債不斷急升、難以償還即將到期的貸款,都是促成爆煲的原因。另外,管理層報告有時亦會透露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環境好壞。
 
 
  福記食品(01175)日前向高院提出清盤,本文將為大家拆解核心盈利不俗的公司為何會落得清盤下場,以及這類高危股有何爆煲先兆。


公司爆煲4先兆

  從08年9月底的中期報告可見,公司過去半年的核心業務表現不差,盈利亦增長了27.2%。即使公司截至09年3月的08/09年度財務報表未有發放(多次向港交所申請延期),投資者未能得悉公司截至今年3月的財務狀況,但亦未有料到公司會陷入嚴重財政危機。

1. 股價一沉不起

  其實不少股份爆煲前,其股價均有異樣,例如大市反覆上揚,偏偏該股卻一沉不起。

  當然,股價逆市下挫,可能只反映市場不看好公司前景,未必代表公司暗藏破產危機,不過,若市場同時傳出公司出現財務危機或其他問題,那麼投資者再忙也要翻開公司的財務報表,了解其債務狀況。如已破產的聯洲國際(00048)於07年7月27日股價急跌,著名股評人David Webb將公司管理層,與已爆煲的公司相提並論,果然,公司不久後便停牌。

  股價下跌只是爆煲先兆之一,卻非定律,如福記7月停牌前,其股價已從3月低位累升逾倍。因此,投資者需定期翻閱公司的財務報表,以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,而不應單憑股價走勢判別公司的穩健性。

2. 單看負債比率不足夠

  公司破產未必因為盈利不佳,卻可能是因為手上資金不足以支付負債。此外,公司連年虧損,或突然錄得一次性的龐大虧損,又或過度擴張,都是常見的破產原因。市場一般用以下比率來衡量公司的負債情況:

 流動比率=短期資產 ÷ 短期負債

 速動比率=(現金+可供出售證券+獲收帳款) ÷ 短期負債

 現金比率=(現金+可供出售證券)÷ 短期負債

  上述比率都是衡量公司償付短期債務的指標,比率愈高反映公司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愈高。而現金比率只採用變現能力最高的現金及可供出售證券,故最能保守地反映公司償付短期負債能力。

  不過,從下圖所見,福記年度負債比率不俗,而即使是08/09年度中期業績(最新財務報表)所顯示的半年度數據,比率亦較去年同期理想,顯示公司償還短債能力不俗,可是福記最終卻清盤收場。由此可見,單單比較三項負債比率並不足夠,因為上述比率未能反映公司的長期負債狀況,投資者可同時需留意公司的淨負債。

 淨負債=短期借貸+長期借貸-現金及現金等值

  此公式衡量公司手持現金是否足夠支付貸款,淨負債愈高,反映公司財務狀況愈惹人關注,公司或有集資壓力。當然,投資者同時需衡量公司營運現金淨流入的金額,因為公司日常營運可產生大量現金,將有望紓緩其還債的財政壓力。若公司淨負債又重,營運現金淨流入又遠少於其借貸金額,那麼相關公司的財務狀況堪憂!

  看看福記,公司由05年3月的淨現金1.65億元人民幣(人民幣.下同)轉壞至08年9月的淨負債16.26億元,可見其財務狀況每況愈下。

3. 長期負債逼近無力歸還

  另外,投資者還應留意會否有長期債務(到期日超過1年)快將到變為短期債務(到期日少於1年),而這部分正正是福記出事的主因。

  08年9月中期報告顯示,公司非流動負債中,09年及10年到期之可換股債券(CB)分別佔4.47億元及14.18億元。翻查附註,09年的CB(發行予UBS)於11月9日到期,於08年9月的中期報告歸入長期負債,至09年便要歸入短債。相關CB的換股價為17.51元,但當時福記的股價為10元以下,又適逢金融海嘯,股價大插水,要彈升至換股價實在是難於登天!在這種情況下,UBS不會考慮換股,而是要求福記歸還現金。

  同樣情況出現於10年到期,發行予花旗的CB身上,而該CB金額更高達15億元,換股價為32.825元,加上1年內到期的銀行貸款高達3.47億元,相關貸務加起來共20多億元,還未算公司之前銳意擴張所欠下的數億元應付帳項,又豈是福記銀行戶口那區區10億元(計及抵押品及現金等價物)及該半年的數億元現金淨流入可支付。當債券到期日逼近,公司亦逐步邁向清盤邊緣。

4. 管理層報告尋蛛絲馬跡

  投資者要從管理層報告中的一言一行尋找到蛛絲馬跡。如福記派息比率一直維持於2至3成,但08年9月,管理層卻突然宣布不派發股息,這已暗示公司財力未必足以支付股息。

  另外,管理層報告中隱晦地指出,公司需要「鞏固中、長線的財務狀況」,並著力擴大銀行長期借貸佔資金結構的比例,醒目的投資者看過上述的說話後,應著手研究集團債務,相信不難發現CB的問題所在!

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

話你知︰高增長公司愛發CB

  福記於07年10月及11月先後發行了兩份零息可換股債券(Convertible Bond,簡稱CB)。招商證券(香港)董事總經理溫天納指出,06、07年間公司發CB是相當流行的集資活動,因為那時市場資金充足,是一個「錢求人」,而非「人求錢」的年代。只要公司有高增長概念,投資者都希望以各種途徑入股,甚至即使公司「唔等錢使」,也有投資者主動「投懷送抱」,建議公司向她們發CB。

  由於不少銀行貸款都有抵押品要求,毋須抵押品作支持的CB,便成為公司集資的另一理想出路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少高增長的企業都喜歡以CB形式籌集資金,因為強勁的盈利增長容易推動股價向上,而當股價升至高於CB的換股價時,CB持有人便很可能進行換股,對發CB的公司而言,便等於將債務轉變為股權,免卻償還債務的負擔,其負債比率亦得以降低。

  雖然發行CB的公司,有機會不用真金白銀償債,但溫天納提醒投資者,注意經常發CB的公司,因為即使公司未來償債未有出現困難,股東要面對的潛在股權攤薄效應亦會很大。

沒有留言: